
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心中充满着对航天事业的执著与信念,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心血,为强军梦不懈地努力着。他们提出的原创性技术,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取得突破并得到外场和相关试验的充分验证,并将这项创新技术成功应用于某型号任务,研究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又是仅在不到3年内完成大量产品研制,开创了我国卫星领域批产的先河。创造出这些成绩的,就是航天系统公司8511所“牧星”团队。近年来,团队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共21项,申请国防专利40余项。先后荣获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团队、质量先进集体、“四个两”工作先进集体、第二届青年创新奖以及航天基金集体奖、江苏省电子学会科技创新集体等多项荣誉。
原创技术 获颠覆性效果
“牧星”团队深入贯彻集团公司“1+2+3+4+5+N”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八重大一专项”、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等举措,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加强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研究。
团队大胆创新,争分夺秒,提前完成某重点背景预研项目,并在不到30天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试验,技术性能得到充分验证。团队的快速响应、组织能力以及满意的试验效果获得上级机关和用户的高度肯定。创新技术很快获得立项并进入型号研制。项目被列为集团公司重点责任令项目,为8511所成为“卫星载荷总体单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型号的成功研制和投入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破传统 创航天奇迹
“牧星”团队承担的项目属应急任务,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在‘无名英雄、无私奉献、无上光荣’团队精神的指引下,他们一次次攻克难关、突破极限,用汗水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预研技术创新实现三个“首创”,装备研制生产速度、质量、效能均属空前,这在航天装备领域前所未有。
面对“后墙不倒的进度红线”及“高质量高可靠的精品工程”要求,团队打破传统的产品研制流程,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和风险分析预案并提出应对措施,最终实现了零故障记录。
弘扬航天精神 追逐繁星
“牧星”团队是一支故事丰富的团队。团队坚持“716”工作模式,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无休,持续了整整3年。期间所付出的艰辛、汗水和心血,只有团队成员心里最清楚。面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把工作时间延长至16小时甚至更长。工作三班倒,测试、调试、总体联试同时进行,为项目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大家或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西北荒漠进行外场试验数月;或顶着39℃的酷暑,在闷热的微波暗室里测试;或是不分昼夜地连轴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
面对项目,他们问心无愧;面对家人,他们却心存亏欠。因为平时日常工作太忙,又加上长年累月的出差……这些年,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团队不少年轻同志,也是“舍小家顾大家”,展现了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团队中,有的人因在外场生病手术不久,就主动要求重返岗位;有的是孩子刚出生便匆匆前往外场,且一去就是很长时间;有的人因工作忙碌,连家人生病住院也很难有时间去探望……
“牧星”团队目前形成了以所领导为顶层指挥,以专业总师、研究员、博士为核心引领,以青年骨干为研发主力的合理人才架构,实现了技术发展“四个一代”的良性循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牧星”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心中的理想,志在长空牧群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