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疫情,台风,暴雨......接近尾声的2021年的这个夏天注定不同寻常。面对进入下半年后发生的种种外部不利因素,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克服着疫情反弹、灾害天气等各种“拦路虎”,踏踏实实想办法、切切实实采取多种举措,把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思想力量、信仰力量、道德力量和实践力量,转化为做好疫情防控、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加快复工复产、锤炼使命担当、践行航天精神的具体行动,并取得多方面具体工作成效。

心往一处想——上下协同主动担当
7月20日南京?口机场疫情发生后,航天系统公司董事长张兆勇和党委书记、总经理崔春满都在第一时间就疫情应对工作做出明确指示,要求公司各职能部门贯彻上下一盘棋思想,围绕中心工作,强化协同配合,针对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做好科研生产作出细致预案。
“本部要发挥好集团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的桥梁枢纽作用,急基层单位之所急,替基层多考虑多着想,加大工作牵引力度,突显价值创造”,在近日召开的8月份本部部门联席会上,航天系统公司领导对作为“火车龙头”的本部一再强调,非常时期,本部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好“龙头”的重要作用,要更加主动担当作为,协同指导所属单位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争取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航天系统公司本部各部门迅速贯彻公司领导指示,在严格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工作牵引力度,统筹协调抗击疫情影响,加紧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党史学习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加班加点、周末鏖战早已成为工作常态。
有关部门聚焦年度目标,组织相关单位逐一梳理分析疫情影响,摸清底数,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制定应对措施,明确后续工作计划,形成专题报告提交公司领导研判,上下一起努力克服疫情对科研生产和市场开拓造成的困难,确保完成年度任务。按照上级要求,公司本部和所属单位各党支部于近日相继召开组织生活会,围绕信念和担当等方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统一了思想,为完成好今年后四个月的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
7月下旬,南京?口机场的突发疫情迅速波及周边。航天系统公司所属在宁单位8511所和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一下子处于波峰浪谷的中心,在无锡的航天大为公司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航天系统公司党政两级要求所属单位尤其是在苏的三家单位务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疫情对科研生产影响的综合评估分析,制定差异化、针对性疫情防控举措,确保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
本部相关部门加强对在宁所属单位的抗疫工作指导,积极牵头组织相关业务对接,努力冲抵疫情造成的人员流动受阻不利影响;各单位劲往一处使,迅速落实上级要求,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部署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职工生活区域管理、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等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更是用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一线。
8511所以党支部为防控堡垒,由党员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党员志愿者加入所区疫情防控,组建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助力单位和社区疫情防控,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的作用。稳步推进科研生产与经营工作,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和任务实际节点,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梳理编制疫情对科研生产影响综合评估分析报告,科学制定疫情防控举措,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居家办公人员各类云端应用系统推广使用,同步做好职工分批解除隔离、有序复工等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在手项目执行和新任务拓展,力争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航天大为公司在处置一起疫情防控突发事件中,反应迅速、沟通畅通、措施有效,用短短4天时间就高效率完成了“封闭-流调-隔离-检测-消杀-复工”全过程处置,充分展示了航天大为公司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的决心和能力。公司党支部成立的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岗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党员先锋工程、质量创优工程建设,助力研发、施工、调试等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南京管院在职党支部闻令而动、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抗疫党员突击队”,协助门卫检查入院人员苏康码、测量体温,把好入院“第一关”,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积极响应金陵路社区号召,迅速成立一支由35岁以下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从7月31日至今,连续开展了20多天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认真地做好进入人员的体温测量、苏康码查验和黄码登记等工作,热情地为需要帮助的老人申领健康码,细致地向进入人员科普疫情防控知识,用勇气和汗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拧成一股绳——誓夺“两手硬、两战赢”
面对种种外部困难,航天系统公司两级党组织在航天系统公司党委坚强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并取得多方面成效,为最终实现“两战赢”奠定良好基础。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宁外人员流动受到极大限制,8511所党员先锋、技术骨干带头攻坚,岗位融合“一肩挑”,一人兼顾多项工作。在西南边陲,在沿海山地,在雪域高原,在南疆岛礁,结合外场试验工作实际,8511所多支试验队成立了临时党小组,由党小组指导方法、保障资源。“硬件条件不足,我们用技术水平弥补;自然条件恶劣,我们就用坚韧意志克服”,党小组成员们如是说。
西南边陲的8月,户外骄阳似火。在外场试验过程中,8511所党员陆晔遇到了设备型号较老、设备工作过程不熟悉等难题。但疫情期间,外场人手短缺,为顺利推进项目,陆晔努力学习使用设备,逐渐摸清了设备的工作过程,一丝不苟地装卸、排查、维修设备机箱内部错综复杂的走线,成功保住了项目进度。
为克服疫情防控对项目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的影响,航天大为公司地铁4号线工程建设者严格执行“戴口罩+行程卡+健康码”要求,参加了多轮核酸检测,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对场地定时消杀,扎实做好施工前期的质量策划,抓好细节,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建立了首件样板示范制度,确保全线施工工艺统一。
8月13日,由航天大为公司承建的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机电安装工程,顺利通过子单位工程验收。验收现场,无论是质量控制点、工艺标准,还是工程实体质量、观感质量,都得到了验收小组的高度肯定。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机电安装工程是航天大为公司全过程参与的首个重点机电项目,项目团队在疫情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南京管院科研咨询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针对无法开展线下业务的严峻挑战,迅速调整工作方向,积极利用线上工作方式,开展线上培训业务、制作视频课程、线上工作调研,保证了工作任务在非常时期能够持续向前推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禄口街道的防疫主战场,8511所青年党员孔勇充分作为主动担当,助力社区防疫,获得江苏省及南京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充分展现了航天系统公司党员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
|